一、 建设目的
视障阅览室又称为:信息无障碍阅览室、无障碍阅览室、低视力阅览室、盲人阅览室等。视障阅览室的建立,她体现了一个国家、城市的文明程度,体现了对视障残疾这一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。使他们也能尽情享用人类文明成果,满足他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,为他们创造接受教育、丰富文化生活的条件,提高参与社会生活、全面融入社会的能力。
目前,我国具有庞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障碍人群,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2.5亿人,残疾人数量达到8500万人,二者总数超3亿人。无论是康复就业、文化娱乐、体育锻炼、旅游休憩、起居生活还是参与社会,畅行无障碍,才能有保障。为丰富这些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,加强残疾人的文化和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,惠及更多的人群,服务好“最后一公里”,中国盲文出版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、国家出版基金、国家彩票公益金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承办了国家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“中国无障碍影视出版工程”、“数字阅读推广工程”和“大字版图书工程”,填补了无障碍文化建设空白.“十四五”期间我单位按照《中国残联、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的通知》精神,积极推进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》等相关法规政策落实,将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无障碍文化建设工程,大力扶持一批基层残联、公共图书馆、社区、养老院无障碍阅览室建设。
我机构已在湖北省图书馆、辽宁省图书馆、陕西省图书馆、山西省图书馆、保定市图书馆、石嘴山市图书馆、宁波市北仑区图书馆、潍坊市图书馆、青州市图书馆、绍兴市图书馆、贵州平坝县图书馆、德州特殊教育学校、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、阜新特殊教育学校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、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、沈阳盲校、大连盲校、重庆盲校、南昌盲校等全国各大图书馆及特教学校成功建成。
二、 总体思路
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规范是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总则性规范,其适用范围应该包括:
全国各省市县(区)级公共图书馆,服务对象应该包括所有残疾人,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公共图书馆面向残疾人服务所涉及的服务资源、服务效能、服务宣传、服务监督等。由于其对象覆盖面广, 各类残疾人身体条件不尽相同,因此规范中资源、设备应该根据各类残疾人的共性规定; 由于其目标是规范公共图书馆的服务,因此需与《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》等现行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,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,服务形式应更加灵活多样。
三、 配置原则
(1)与视障人士的认知特点和信息获取方式相适应;
(2)与视障人士的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相适应;
(3)与本地区经济、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;
(4)与本馆服务视障人士的数量相匹配。
l 配置侧重
(1)所配置视障辅具可以解决所有视障残疾类别的阅读障碍问题。
(2)配置方案充分考虑便于开展党史宣传等活动,相关内容后续会上门培训。
(3)设备及资源的配置契合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。
l 我方提供的服务
(1)视障阅览室建设方案制作;
(2)视障无障碍的业务指导;
(3)视障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;
(4)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培训;
(5)视障设备、服务技能培训;
(6)开展视障服务、开展视障活动培训;
四、 设计依据
GB/T 28220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
GB/T 31015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基于无障碍需求的设计与设置原则
GB50763-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
JGJ 38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
YD/T 1761 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
GB/T36719-2018 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
